今天高考成績出爐,文科狀元張韻凝來自北京四中,總分695分;理科狀元朱宸卓來自清華附中,總分735分。他們的共同特點是,都愛好廣泛,是“文武全才”,都“瞄準”國內(nèi)頂尖學府,沒打算出國求學。
從不打疲勞戰(zhàn) 三年沒上過輔導班
理科狀元愛打網(wǎng)球迷原版小說
今天,來自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朱宸卓以735分(含10分加分)的成績拿下全市理科最高分。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,朱宸卓表示,自己第一志愿已經(jīng)填報了清華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(yè),不考慮去海外求學。
記者撥通朱宸卓母親的電話時,朱媽媽告訴記者,他們剛從學校那里得知自己孩子拿了全市理科第一名,“真替他感到高興。”朱媽媽說,孩子在清華附中讀書六年,學校培養(yǎng)了孩子認真求學、穩(wěn)重踏實的作風。在家里,他們以近乎“放養(yǎng)”的方式,給孩子自由空間,不問看什么書,不問成績、作業(yè),“進入高中時,我們就說,你自由地飛吧,只要別出格就行。”
隨后,朱宸卓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,“知道今天公布成績,就有點小緊張,最早聽到學校老師的消息,還有些不敢相信。挺意外的。”朱宸卓說,高考完后他自己預估的分數(shù)是700分出頭,但沒想多考了這么高。他說10分加分是從“市級三好學生”中獲得的,“其實也用不上了,我去年拿到了清華大學的‘領軍計劃’資格。”
談到學習習慣,朱宸卓說自己不是天才,習慣比較有規(guī)律地學習,比較擅長總結和舉一反三。在學習中,他說從不打疲勞戰(zhàn),也不使用“題海戰(zhàn)術”,高中三年從沒上過任何課外輔導班。到高三復習最緊張的時候,朱宸卓都會在晚上抽出1小時左右的時間閱讀課外讀物,比如《達芬奇密碼》、美國著名史詩奇幻小說《冰與火之歌》等,“我只看英文原版的。”到了晚11點,他會準時休息。除了看書,朱宸卓還喜歡運動,打羽毛球和網(wǎng)球,“在高三時,別人學習忙,我反而網(wǎng)球打得最多。”
對于今年的高考考題,朱宸卓認為的確有些偏簡單,“容錯率太低,多錯一道題,名次就可能掉很多,有些平時擅長解難題的學生可能就沒有優(yōu)勢了。”他認為,高考還是應該有一定的區(qū)分度。今年備受關注的“愛迪生看手機”的作文題,朱宸卓說自己寫的中規(guī)中矩,“就寫了手機對現(xiàn)代思考方式的影響,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沖擊。”
對于大學,朱宸卓說自己不會考慮本科去海外求學,他第一志愿填報了清華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(yè),“我現(xiàn)在還沒有明確的職業(yè)打算,但我平時喜歡電子信息產(chǎn)品,所以想讀電子信息類的專業(yè),打下一個好的基礎,以后轉別的研究領域也比較方便。”
朱宸卓說自己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,比較有想象力,愛提問。離清華新生報到還有兩個多月,這段時間的安排朱宸卓已經(jīng)安排得滿滿的,目前正在城南的一所駕校學車。下個月,朱宸卓還要和同學去旅行。今年18歲的朱宸卓,身高1.73米,體重只有60公斤,“適當增肥也是我暑假的一個目標。”他笑道。(記者張航)
得知成績時正在聽音樂會
文科狀元擅彈琴喜烘焙
上午得到自己以總分695分成為北京市文科第一名的消息時,北京四中文科實驗班的張韻凝正在大劇院聽音樂會。這個一貫淡定的小姑娘笑著說,沒什么特別的感覺,只是覺得從來沒考過這么高的成績,挺高興的。
張韻凝說自己最心儀的學校是北京大學,此前參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試,已經(jīng)獲得了30分的加分。她報考了北大西班牙語專業(yè)。“是受三毛的影響,她的書里寫了很多關于西班牙的故事。所以我很想學西班牙語。”
張韻凝說,高考前的一模她考得并不太好。“因為太緊張了,所以錯了很多不該錯的題。一模之后我總結了失利原因,我覺得對于考試還是放平心態(tài)才能有好成績。所以高考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,不要緊張,就當它是一次平常的考試。只要細心一點,相信自己,就可以了。”
張韻凝并不是個只知道學習的好學生,她還彈得一手好鋼琴,高一的時候,她喜歡上了烘焙,經(jīng)常嘗試烤自己喜歡的蛋糕。“我當然會跟同學們分享,大家都說味道還不錯。”
高二的時候,她還獲得過“我與航天”全國青少年載人航天征文活動一等獎。張韻凝說,那次純粹是“無心插柳”。“我只是參加了一個航天夏令營,回來之后寫了一篇文章,是關于和夏令營里其他國家的同學談夢想的。老師幫我送去參加征文活動,沒想到就得了獎。” 1/2 1 2 下一頁 尾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