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麥收時節(jié),山東省東明縣的麥地里出現(xiàn)了另外一番新景象。以前麥收是爭分奪秒,現(xiàn)在則是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。這種變化的背后,是機械作業(yè)效率的大幅提高。
農諺云“麥熟一晌”,麥收歷來是很急迫的一項農事,人們往往要起早貪黑,人歇機不歇,農機一天24小時連軸轉。如果碰上連陰雨天氣,就會延長收割時間。在人們的記憶中,原來的麥收是一件非常勞累的事情,“過一個麥季要脫一層皮”,是對當年麥收辛苦的生動表述。
如今,在麥收時,東明縣的農民等收割機到地頭后,只管拉麥粒就行,還有更好的服務,收割機自帶運輸車將麥粒送到指定地點,只要半天時間,幾畝麥子就完成收割了。
6月6日早晨7點多,東明縣存央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袁存央帶領著4臺小麥收獲機,開進東明縣劉樓鎮(zhèn)半坡楊村的麥地。“昨天晚上7點收的工,現(xiàn)在機械多了,老百姓麥收不著急了。”他說。到6月7日下午,僅用2天時間,半坡楊村的3300畝小麥就全部收獲完畢。
“這是第三天在山東割麥子,之前在河南割了4天,沒有一戶要求晚上割的,現(xiàn)在麥收算是比較輕松了。”當了20多年農機手的袁存央說,從去年開始,幾乎不用晚上下地割麥子了。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是,原來是人等機械,現(xiàn)在是等機械到了自己家的地頭,農戶才過來收麥。
東明縣茂強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劉茂強說,現(xiàn)在合作社有15臺小麥聯(lián)合收獲機,都是在白天下地割麥子,晚上七八點結束。“麥收時天天能睡囫圇覺,在三四年前是不敢想的事。”
東明縣農機服務中心黨組書記、主任魏廣印表示,目前全縣小麥收獲機達到3000多臺,其中一半以上是每秒喂入量8公斤的機型。全縣120萬畝小麥,一周就能全部收完。除了在本地作業(yè),今年東明縣還有1000多臺小麥收獲機到安徽、河南等省跨區(qū)作業(yè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