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水泉村,沒有泉,并且有些村民吃水還挺難。打從今年換屆,何繼東擔任村黨支部書記,有了改變。
吃水難,是因為地處深山,住得還分散。這個位于濟南市章丘區(qū)垛莊鎮(zhèn)最北邊的山村,被西巴漏河支流、三趙線公路分割成三部分。住在三趙線東邊山上的村民,有20多戶,房子比下邊村民房子高四五十米。雖說村里前兩年通了自來水,但一到冬春干旱季節(jié),集中供水的水壓下降,山上的村民水窖經(jīng)常見底。今年春天,剛剛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何繼東,專門雇了兩輛水車,到鎮(zhèn)駐地太平泉拉來泉水,把山上村民家的水窖一一灌滿。
看到村民吃水這么難,在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,何繼東公開承諾,“以后大家吃水我包了,錢我拿,咱再從山上修個自流井!”

10月10日,何繼東在村口介紹村莊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。
何繼東說這個,村民信。
因為村民知道,何繼東有錢,也舍得給村里花錢。
何繼東今年49歲,從15歲開始就外出打工,在江浙一帶闖蕩,最后在河北秦皇島辦了個200多人的大廠子。今年春節(jié)后,村兩委換屆,在鎮(zhèn)黨委政府的動員下,何繼東回村參選,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。“光掙錢哪有個頭啊,想法讓村里的老少爺們一起掙錢才是大事。”何繼東說。

圣水泉村新修的進村路。
圣水泉村的村民,大都集中居住在西巴漏河兩岸,從村南的三趙線下去,到村內(nèi)的主街,再從村北回到三趙線,是村民進出村子的唯一通道。這條800多米的路,原來是水泥路,年久失修,坑洼不平。何繼東上任后,自掏腰包70多萬元,把這條路修成了4米寬的柏油路,還在路兩邊安上了路燈,進行了綠化。村中間小橋,是村民上山種地、河邊休閑的必經(jīng)之路,原來,欄桿簡陋,存在著安全隱患。何繼東花錢安裝了新欄桿,并且?guī)ьI(lǐng)黨員干部和村民,清理了河道內(nèi)的垃圾。

村中間小橋兩側(cè),安裝了新的護欄。
“怎么讓村民增收,讓村里富起來?”何繼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。村里種了1000畝小米,都在山上,沒有污染,是歷史上有名的“青石山小米”。但因為沒有品牌,一直賣不上價格。今年,恰逢章丘區(qū)開展“百企進村消除薄弱村”專項行動,村里和章丘鼓風機股份有限公司結(jié)成對子。何繼東主動與企業(yè)聯(lián)系,邀請企業(yè)進村考察,最終商定:以5元/斤的價格,村合作社統(tǒng)一收購村民的谷子,用傳統(tǒng)手工方式加工小米,章丘鼓風機股份有限公司承擔打造品牌及銷售的主要任務(wù)。為此,國慶節(jié)前,何繼東又花4萬多元錢買了小米真空包裝機。

村民們安裝石磨,為村合作社手工加工農(nóng)產(chǎn)品做準備。

10月10日,村民邢介方(右) 把自家谷子送到村合作社。
一聽說村里收購谷子,一斤還比市場價格高五六毛,10月10日上午,村民邢介方忙著把家里的谷子送到村委會大院。“有何書記帶著,咱種地就能多掙些錢了。”邢介方說。
大眾報業(yè)·農(nóng)村大眾記者 魏新美 通訊員 董兆文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