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們的世界里沒有聲音,無法感受音樂的跌宕起伏;她們的生活中沒有話語,卻堅定地追求著舞蹈的美麗。正是這些舞蹈精靈,在老師的帶領(lǐng)下多次獲得全國、省、市殘疾人藝術(shù)匯演獎項,一次次震撼著人們的心靈。11月20日,記者走進臨沂市特殊教育中心,用鏡頭記錄這群精靈幕后的一個個瞬間。
和著音樂,踩著拍子翩翩起舞……要不是看到一旁舞蹈老師王坤在手起手落做手勢,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一群聾人在跳舞。她們憑著對舞蹈的熱愛,在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里追逐著各自的舞蹈夢。
聾啞人學(xué)舞蹈的艱辛超過常人的數(shù)倍,由于聽不到音樂,感受不到配樂的強弱高低,更無法感受到音樂里蘊藏的情感,她們只能靠舞蹈老師的手勢和自己的感覺去跳。同樣一套舞蹈動作,她們通常要花費平常人五六倍時間才能學(xué)會。
聾啞人跳舞,最大的困難就是對舞蹈的節(jié)拍很難把握,在排練中,她們將音響音量調(diào)到最大,然后靠在音響邊上感受高音的震顫所傳的“節(jié)奏感”,有時甚至需要躺在地板上感受鼓點和節(jié)拍。
“正常孩子用半個月到一個多月就能排練好一段舞蹈,而她們掌握一套舞蹈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。在此期間,我要把整套舞蹈分解成上千個動作,然后一個一個動作地去擺、去練。甚至為了排練一段歌舞,我們曾經(jīng)花了一年半的時間。”舞蹈老師王坤說。
劈叉、下腰是舞蹈訓(xùn)練的基本動作,對專業(yè)演員不算什么,但對舞蹈班的聾童來說卻是十分辛苦。她們接觸舞蹈是在來到學(xué)校后,那時她們已有十來歲,骨骼已基本定型。練習(xí)劈叉,隊員們的雙腿要壓成一條直線。孩子們常常疼得呲牙咧嘴,仍咬緊牙關(guān)多堅持一分鐘。記者在她們一堂排練課上看到,一名隊員劈叉后,面露痛苦。王坤老師表示,最近在排練新舞蹈,隊員們常常練得腰酸背痛,膝蓋烏青。但孩子們非常刻苦,只要課余時間有空,她們常常主動練習(xí)基本功。
王坤老師告訴記者,這些舞蹈隊員雖然身體有缺陷,但后天努力彌補了先天的不足。“我相信她們現(xiàn)在的舞蹈表現(xiàn)力不比正常人差,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,在舞蹈隊中不乏舞蹈‘天才’……”王坤老師說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