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風帶暖,晨光熹微。數(shù)艘運輸船從京杭運河主航道駛入支流龍拱河,前行500多米后靠泊在山東濟寧任城區(qū)的龍拱港碼頭。它們有的裝滿集裝箱等待卸載,有的貨倉空空虛位以待。
30多米高的岸邊集裝箱起重橋動了起來,為裝卸集裝箱忙個不停;電動集裝箱卡車,在碼頭和堆場間往來穿梭。記者發(fā)現(xiàn)岸橋和集裝箱卡車上,本該是駕駛室的位置卻空無一人。整座碼頭上,很少能看到工作人員。
而在數(shù)百米外的一座4層小樓里,幾塊大屏幕正實時顯示泊位、堆場、鐵路貨場情況。岸橋司機左右手各攥著一個操作桿,遠程操作起重機吊裝作業(yè);電動集裝箱無人卡車操作員端坐在控制臺前,實時監(jiān)控多臺車輛的運行狀態(tài)。
“科技進步,讓司機們不必再風吹日曬爬上爬下幾十米高的操作臺,也讓女性更能勝任崗位要求。”山東濟寧港航龍拱港有限公司生產(chǎn)運管智控班班長宋文慶說,目前班組共24人,都是女性。經(jīng)過培訓與磨合,如今大家每人每班次能處置標準集裝箱500個左右。
山東濟寧港航龍拱港有限公司副總經(jīng)理趙祥巨說,龍拱港借鑒國內海港全自動化碼頭布置經(jīng)驗,融合京杭運河水運特點,部署了工業(yè)5G專網(wǎng),并運用人工智能、數(shù)字孿生、北斗導航等前沿科技成果,建成國內少有的內河全流程自動化集裝箱港口。一名操作員可同時監(jiān)管多臺自動化軌道吊車,約2分鐘就能完成一個集裝箱的作業(yè)流程。
同時,公路、鐵路與水運組成的“多式聯(lián)運”讓龍拱港活力迸發(fā)。“龍拱港2023年完成集裝箱吞吐12萬標箱,2024年完成22.5萬標箱。截至3月20日,今年吞吐量達到5.9萬標箱,較去年同期增長39%。”趙祥巨表示,2024年9月,長約9公里的新菏兗日鐵路至龍拱港專用連接線通車。自此,北方的板材、鋼材、焦煤等大宗貨物經(jīng)鐵路到達港口貨場后,可直接原箱裝船運抵長三角地區(qū),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、提高運輸效率。
在鐵路貨場,記者遇到來自青島的貨運代理經(jīng)紀人趙書源。“我們今年1月嘗試從龍拱港利用鐵路向青島前灣港發(fā)出2個標準集裝箱的機械設備,測算出單箱運輸成本有明顯下降。”從業(yè)12年的趙書源說,現(xiàn)在正與龍拱港商議擴大貨源范圍和貨品種類。
記者從濟寧市港航事業(yè)發(fā)展中心了解到,被譽為“運河之都”的濟寧市,航道總里程約占山東全省80%;京杭運河貫穿濟寧南北,主航道濟寧段長度約210公里。濟寧港2024年完成貨物吞吐量9665.5萬噸、同比增長37.9%。
京杭運河的航運含金量日益顯現(xiàn)。近年來,濟寧圍繞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、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等目標定位,建成運營生產(chǎn)泊位151個,吞吐能力約1.2億噸。當?shù)匾验_通至江蘇太倉、湖北武漢、重慶萬州等26條集裝箱航線。更智慧、更便捷、更綠色的通江達海物流新通道,已躍然眼前。(記者蕭海川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