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記者 于國鵬 報道
本報鄒城訊 7月21日上午,由鄒城市鄒魯禮樂團新近挖掘排演的“束脩禮”,在孟府大堂前面向公眾進行了首次展演(右圖),讓觀眾見識了古代拜師謝師的禮儀程序。
古人第一次拜見老師到底是怎樣一個禮節(jié)和程序?《論語·述而》中記載,“子曰: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嘗無誨焉。”意思是說,帶著“束脩”來的,一定要有所教誨。“束脩”是什么?宋朱熹在《論語·集注》中稱,“脩,脯也。十脡為束。”通俗的理解是“十條干肉”。朱熹進一步解釋,“古者相見必執(zhí)贄以為禮,束脩其至薄者。”大致意思是,“束脩”是見老師時最薄的禮節(jié)。“束脩禮”就是根據(jù)古人的禮節(jié)恢復而來。
“束脩禮”由鄒魯少兒禮樂團表演,學生們身著飄逸的漢服,復原古代拜師禮,為老師奉上“四禮束脩”,做拜師姿,為老師沏上三杯茶,用最高規(guī)格謝師禮表達對老師的崇敬和感激。
帶隊的老師王璇介紹,參加“束脩禮”表演的鄒魯少兒禮樂團的孩子們,年齡主要在7到15歲,首批60個,大約40個孩子參加了表演,“都是從全市選拔出來的,根據(jù)他們的才藝確定在表演中承擔的角色。這個班不只是學禮樂,還學習琴棋書畫、國學經(jīng)典等內(nèi)容。”
禮樂團團員周芮玟是一年級的小學生,媽媽帶著她前來參加這次表演。她的媽媽說:“她自己感興趣,我也覺得孩子學點傳統(tǒng)禮儀,知書達禮好,而且還可以有機會訓練形體,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