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洪祥
“一月捐一次,一次兩千多。”12月13日,杜儒元打開手機,向記者展示自己的微信群,群里的好友已超100人。
1988年出生的杜儒元是冠縣清水鎮(zhèn)人,現(xiàn)在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工作,工作之余愛打籃球。他和100多名清水鎮(zhèn)青年聯(lián)合開展“公益走清水”活動,匯聚起一股暖人的公益力量。
故事還要從6年前說起。“我們都是清水云帆籃球俱樂部隊員。6年前,有隊友提議,一人一天一塊錢,成立清水愛心基金,用于幫助清水鎮(zhèn)困難群眾。”話一出,得到20多人的一致響應(yīng)。杜儒元一張紙一支筆,做起“賬房先生”,記錄收支。
毛明濤經(jīng)營著一家企業(yè),也是“公益走清水”活動的發(fā)起人之一。“杜行村范玉芳老人今年70歲,兒子去世,孤苦一人。以前我們?nèi)ヒ淮嗡抟淮,現(xiàn)在老人見了我們有笑容了,生活也一天天好起來。”毛明濤說,開始做公益時,由于沒有經(jīng)驗,經(jīng)常是一來一群人、一排車,村里人還以為是誰家來親戚了,影響不好。“現(xiàn)在我們有統(tǒng)一的紅馬甲,只允許開兩輛車,一輛載人,一輛拉貨。鄉(xiāng)親們一看,就知道是做公益活動的來了。”
走訪困難群眾,杜儒元和朋友們都是帶著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。這些物資都是從當(dāng)?shù)匾患页卸c購買,這位超市老板杜坤展也是公益組織的成員。“杜坤展每次都按照進貨價賣給我們,再追加1000元左右的捐贈。比如,我們購買了米面油,他就贈送面條。”杜儒元說。
杜儒元算了一筆賬,按照一年開展兩次“公益走清水”活動,一次活動走訪60戶困難群眾,一戶贈送物品價值150元,一次活動的支出就有9000元。一年1.8萬元,6年下來,他們共捐出約10萬元。
幫扶活動如何做到精準?杜儒元說:“我們是當(dāng)?shù)厝,對各村的情況十分熟悉,計劃去哪個村走訪,我們會提前聯(lián)系幫扶對象,了解他們的需求。一天走訪60戶非常緊張,我們經(jīng)常是準備一天、走訪一天、累倒一天,回去還要核對賬目,并在群里公開。”
最近,杜儒元和朋友們來到馮守秀老人家,不僅為老人送來米面油,還幫助老人打掃衛(wèi)生。老人的兒子癱瘓在床,還有個孫子需要照顧。看到一幫小伙子來,老人打心眼里高興。“儒元他們是好孩子,時常想著我,家里事多虧他們幫襯。”老人還托付杜儒元說,“我要是沒有了,家里這一病一小,你可要費心啊!”
“這些小伙子真不錯,干事踏實。”邢行村黨支部書記邢樹起提起清水愛心基金贊不絕口。清水鎮(zhèn)政府工作人員雷亞婷也加入這個公益組織。“聽了不少杜儒元和志愿者們的愛心故事,深受感動就加入了進來。能為困難群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非常有意義。”雷亞婷說。
志愿者中,在企業(yè)工作的陳延會捐款較多。他說:“我們這些‘90后’是‘公益走清水’的主力軍。新時代,我們不能缺席奉獻社會的機會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