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市柳疃鎮(zhèn)、龍池鎮(zhèn)多個村依托當?shù)匚幕瘍?yōu)勢,紛紛建起了紅色文化村史館,傳承紅色文化,為村民留住記憶。清明節(jié)期間,不少村民和外地人前來參觀。目前,昌邑市已建成19個紅色文化村史館,推動著鄉(xiāng)村振興。
村史館展示徐邁事跡
4月5日,記者走進昌邑市柳疃鎮(zhèn)太平集村東北側(cè)的紅色文化村史館,雖然占地面積不是很大,但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,顯得格外莊重。該館以從村里走出去的組工干部徐邁的故居為基礎,展出的紅色文化以他的事跡為主,村里將它命名為徐邁事跡陳列館。
黑色木制大門只能容一人進出,小小的院落充滿鄉(xiāng)土氣息,該館分為南屋和北屋,其中北屋是主房。記者首先進入南屋,只見墻面上懸掛著展板,圖文并茂地展示了徐邁的生平事跡。
徐邁于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是村里最早的一批黨員,1940年至1982年期間在中央組織部工作。“辦學育人不收學費”“追尋光明邁向延安”“不畏艱險守護檔案”等一個個真實的故事,讓參觀者深受感動。
而在北屋主房里,按照當?shù)胤课莸牟季衷O置,兩側(cè)為土炕,中間是鍋臺和桌椅,并擺放著過去農(nóng)村家庭使用的物件。“以前村里只有老人對徐邁的革命事跡有所了解,而紅色文化村史館建成后,村里的年輕人紛紛前來參觀,對本村的紅色文化有了充分了解。”今年75歲的村民徐述元說。
據(jù)該村相關負責人徐正業(yè)介紹,這個紅色文化村史館是去年建成的,他們到北京拜訪了徐邁的后人,整理相關資料和保留下來的物件,在徐邁故居的基礎上打造而成。
每月20日,全村黨員到村史館學習
太平集村紅色文化村史館的建成,不僅展示出了革命先輩的光榮事跡,而且還在村民心中形成了文化認同,增加了村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,提升了文化精神面貌。
在紅色文化村史館的帶動下,太平集村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,通過彩繪墻體、懸掛條幅、張貼標語等形式,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。“我們每月20日組織黨員到陳列館集體學習,學習村里走出去的革命者,凝聚我們村黨員的力量,讓黨員們爭當太平集村發(fā)展的先鋒隊員。”該村黨支部書記徐相濤說。 1/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