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崔鶴同
六年前,為了照顧要上小學(xué)的孫女,我們從滬太路搬到老西門孫女外婆家的房子來居住。
記得來的第二天早晨,我起來洗衣服。待衣服洗好,抬頭卻發(fā)現(xiàn)剛裝修好的雨棚,卻沒有晾衣竿。正當(dāng)我束手無策之際,對門的一個小個子女人,趕忙從豎靠在墻邊的幾根長竹竿中抽出一根,又熟練地用花叉把竹竿挑放到雨棚兩頭放竹竿的鐵桿上,熱情地對我說:“這根竹竿你就用吧!”
我忙不迭地說謝謝!
后來我才知道,她姓王,是皖北人,來上海已十多年了,F(xiàn)在在做鐘點(diǎn)工,老公開貨拉拉,兒子上初中。
也許老公那種工作是臟累活,也許她是做鐘點(diǎn)工愛干凈的緣故,她每天要洗很多衣服。我們住的是石庫門房子,在底樓,本來就窄逼。她家門朝北,一年四季更是不見陽光。我記得三姨在虹口山陰路租住的也是一間門朝北的房子,也是底樓,終年不見太陽。對面的人家非常吝嗇,從不肯給她“沾光”,三姨的衣服一年到頭都是陰干的。為此,我十分難過,F(xiàn)在,我見小王每天洗這么多衣服,她沒處晾就晾在弄堂過道的電線上,那樣既不安全又不方便。于是,我就對小王說,你洗好的衣服就晾在我家的晾衣竿上吧。小王一聽,喜形于色,直說謝謝,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微笑。
從此,我家的晾衣竿,就和她家的一樣,她想晾就晾,只要空著。有時,她上班了,回來晚了,或者下雨了,她不在家,我們就幫她把衣服收回家。她滿是感激。
我想,人生相逢就是緣。俗話說遠(yuǎn)親不如近鄰,近鄰不如對門。陽光是免費(fèi)的,贈她一片陽光,我心頭格外亮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