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國家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出臺最嚴規(guī)定,對無證銷售彩色隱形眼鏡(以下簡稱“美瞳”)的處罰標準提至最低5萬元后,私售“美瞳”的無證賣家似乎已銷聲匿跡。不過,北京商報記者深入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在知名購物網站上,私售“美瞳”的現(xiàn)象依舊猖獗,只不過交易方式更為隱蔽。
網絡一度被認為是“美瞳”銷售的主要陣地。但在國家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出臺的新《醫(yī)療器械監(jiān)督管理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中,將對無證銷售“美瞳”的商家處罰標準由過去的最高2萬元提升至最低5萬元后,北京商報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在淘寶等網購平臺上搜索“美瞳”、“隱形眼鏡”等關鍵詞,頁面上顯示的賣家多為天貓認證的藥房旗艦店,無證賣家難見蹤影。
但事實并非如此,在《條例》出臺后的半個月里,北京商報記者曾多次在新浪微博上收到網絡商家銷售“美瞳”的宣傳私信。根據(jù)其中的一條私信,北京商報記者在一微博名為“滴滴A-Di美瞳殿”的頁面上看到,一條關于“美瞳”產品的促銷信息被設置為置頂微博。根據(jù)“滴滴A-Di美瞳殿”提供的店鋪地址鏈接,北京商報記者看到,微博上號稱銷售“美瞳”產品的店鋪主要經營的卻是眼鏡架和服裝類產品,店內無一款“美瞳”產品在售。
對此,該博主解釋稱,“由于最近網絡監(jiān)管特別嚴格,不少同行都由原來的公開銷售改成了地下銷售”。據(jù)博主介紹,為了躲避監(jiān)管,上架的商品都是鏡架、鏡盒等眼鏡配件,想購買“美瞳”的買家可以通過QQ、微信或者阿里旺旺咨詢,客服會根據(jù)要求提供“美瞳”詳細的型號和報價,交易時買家隨便拍下一個鏡架或鏡盒,客服再修改價格就可成交。
作為直接植入人體的角膜接觸鏡,“美瞳”如質量不過關、佩戴不合理,對人體存在潛在危險。據(jù)北京商報記者調查,除了違規(guī)銷售外,網售“美瞳”的價格也令人稱奇。根據(jù)市面上強生、博士倫等相關產品的售價,一副年拋的彩色隱形眼鏡的價格不會低于100元。但是,在多家隱蔽網店中同款產品價格僅為正規(guī)場所的一半。業(yè)內人士認為,這些低價“美瞳”是把染料直接涂在隱形眼鏡上的劣質產品,長時間佩戴可能引起角膜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