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訊 (通訊員 車先申報道)如今,在鄆城縣郭屯鎮(zhèn)活動著一支30多人身穿紅馬甲的“戲曲志愿者”隊伍。他們不但在本鎮(zhèn)22個村巡回演出,還經常被周圍鄉(xiāng)鎮(zhèn)的村莊邀請演出,走到哪里哪里就歡樂一片,用精彩的演出,引領文明鄉(xiāng)風。

2015年以來,郭屯鎮(zhèn)把小戲曲引領文明鄉(xiāng)風作為振興鄉(xiāng)村的重要措施,由鎮(zhèn)綜合文化站充分整合本鎮(zhèn)的戲曲資源,
動員老藝人挖掘整理傳統(tǒng)戲,組織退休干部、教師和有戲曲基礎的農民加入到戲曲志愿者隊伍中來,先是進行傳統(tǒng)戲曲清唱,在全鎮(zhèn)巡回演出。后來感到清唱滿足不了群眾看戲的需求,他們就在提升戲曲藝術,戲曲引領文明鄉(xiāng)風上下功夫。根據移風易俗、狠殺高彩禮之風的形式,排演了《退彩禮》,針對婚喪大操大辦的不正之風,排演了《考外甥》,為了弘揚孝道,排演了《勸孝》、《張琳賣母》等戲曲小品。志愿者們以樸實的演技,幽默的戲詞,把充滿“包袱”的戲曲小品演的風趣幽默,直讓人們笑的前仰后合,掌聲一陣接著一陣。
沒有舞臺車,沒有高檔音響,也沒有闊氣的樂隊。每到一個村莊,幾把塑料杌子一擺,鑼鼓一敲,打地攤就唱起來。今年50多歲的楊金榮,是郭屯鎮(zhèn)戲曲志愿者的骨干。她說,俺上有八十多歲的婆婆,下有三、五歲的孫子孫女,兒子媳婦在外打工,我承包了全部家務,一天忙的團團轉。本來沒有學唱戲的時間?墒强吹接行┤瞬恢v孝道,擺闊氣,要天價彩禮,我就來了唱戲的勁。我要用戲曲教育那些不孝的人。她和隔著三里路的康秀英一起排練《勸孝》、《退彩禮》。白天為婆婆、孫子孫女做飯做家務、接送孫女上學、隨戲曲志愿者巡回演出,晚上對戲詞,排練節(jié)目,雖然天天“忙死了”,但她心里總是充滿了歡樂。今年已過天命之年王桂花是村里的“女才人”,從小就喜歡寫東西。他們看到戲曲志愿者演出的戲曲小品深受群眾的喜愛,她就搞起戲曲小品創(chuàng)作。寫出了“包袱多”,貼近生活的現代戲曲小品《張琳賣母》。劇本寫好后,得到縣文化館副館長李軍的贊許,他親自譜曲,提高了這個小戲曲的品位,注入了厚重的戲曲藝術。小戲曲唱進了人們的心里,贏得了人們贊譽,人們紛紛捐助。家住郭莊村在深圳經商的車業(yè)良捐助價值2萬多元的音響器材,村民孟慶昌免費制作了演出背影墻------
郭屯鎮(zhèn)小戲曲唱響新時代,融入到群眾的生活,引領著文明鄉(xiāng)風-------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