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時班上一共37個學生,與耿玉生情況相似的不在少數(shù),更有5、6名家庭特別貧困的學生。據(jù)耿玉生回憶,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,這幾名貧困學生的學費都是由李振華來承擔的。
時光轉(zhuǎn)眼來到1963年的夏季,苦讀多年的耿玉生和同學們迎來了升學考試。可是連綿的雨季讓沂河河水暴漲,沂河的其中一條重要支流——林前河就橫亙在學生參加考試的必經(jīng)之路上?荚嚠斕齑笥昶皾,林前河河水洶涌拍打著岸邊,幾個暈水的同學已經(jīng)怕得躲到老遠,沒有一個同學敢冒著生命危險蹚水渡河,同學們都無奈地打算要放棄考試。就在這時,不放心學生們的李振華趕來了。看到這樣的情形,他立刻將學生轉(zhuǎn)移到安全的地方,略通水性的他挽起褲腿就下了河。
看到這一幕,學生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耿玉生說,當?shù)厝硕贾,河里石塊多、木頭多,很容易就會把人擊倒。他看到李振華下河游了幾下就不見了,過了好一會才又重新露出了頭,回想起當時的情景,耿玉生臉色都變了,“李老師那次真是摸著閻王爺?shù)谋亲舆^河呀!”上岸后,李振華趕到考點與監(jiān)考老師協(xié)商,由監(jiān)考老師用油紙袋封好試卷,一同帶回河對岸給學生們另辟“臨時考點”來考試。令人欣慰的是,那一年的升學考試,全班37名同學全部考上高中。耿玉生也以優(yōu)異的成績升入沂源一中,畢業(yè)后,像李振華一樣成為一名小學教師,也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教育事業(yè)。
李振華的無私奉獻贏得了鄉(xiāng)親們的信任和愛戴,鄉(xiāng)親們以邀請李振華到家做客為傲,逢年過節(jié)把他請到家中,一家人節(jié)日、喜事都舍不得吃的細糧留給他吃,冬天冒著嚴寒刨來樹墩給他生火取暖。
魚水深情,李振華再也不忍離開這片熱土,鄉(xiāng)親們?yōu)樗龅囊路、鞋子,他一直珍藏保留至今。他在一篇日記中寫到?ldquo;不做過路客,要做蒙山牛”。正是為了這樣一句諾言,李振華忍痛揮別青梅竹馬的戀人,放棄了一次又一次調(diào)離大山的機會,徹底扎根在了這里。
第三次人生抉擇:孝義兩難全,為學生沒能在父親床前盡孝
1965年,李振華被調(diào)往張家坡中學,一干就是15年;謴透呖己,他年年送畢業(yè)班。工作的責任心和教育的使命感,使得他沒有陪父母過過一個除夕。在最初參加工作時,李振華也因為考慮到回鄉(xiāng)車票太貴,不如節(jié)省下車票錢多資助幾個學生上學,而整整三年沒有回過家。
1980年,李振華擔任四個畢業(yè)班的政治課老師,兼任一個畢業(yè)班班主任。距離高考還有兩個月的時候,李振華收到的電報如同晴天霹靂——“父重病,速回。”
校長和學生家長紛紛勸李振華回家,學生聯(lián)名懇求他回家,病重的父親更是盼著他回家,可是,他卻沉默了。“我要是走了,208個學生怎么辦?”李振華告訴校長再等等,可是幾天后,他等來的依舊是相同的電報。
李振華說,自己的心就像是在油鍋上煎熬。深夜,他悄悄離開與學生同住的宿舍,坐在學校后山的山坡上,整宿整宿地思考。最終,他叫來了在自己班上讀高三的兒子李東偉,安排他回家伺候老人。他告訴兒子,這么多學生,不能因為自己的個人問題而影響到他們考試。“可是爸爸,我也是你的學生!”兒子的話,問得李振華啞口無言。他思來想去,又找到兒子說,爸媽都是雙職工,你考不上學可以去當工人,可是那些農(nóng)民家的孩子苦讀多年,命運就指望著高考了,“你爺爺做了一輩子教師,他會諒解我的。”兒子最終踏上了回鄉(xiāng)的汽車,目送汽車緩緩駛離,李振華淚流滿面,他知道,自己虧欠了兒子,虧欠了父親。
五天后,李振華收到“父病故”的加急電報,他當場暈厥。醒來后,他跑到學校后山,面向南京的方向失聲痛哭長跪不起……
至今回想起來,李振華依然涕淚交加:“我沒能在父親床前給他端一杯水、遞一片藥,我心里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……”。高考如期結(jié)束,讓他高興的是,學生們一個又一個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,他所教學科高考平均成績達到83分,名列地區(qū)第一名,難過的是自己的兒子落榜了。不久后,更大的打擊接踵而至,李振華的母親也一病不起,得了半身不遂,了解到李振華的事跡后,南京方面發(fā)來商調(diào)函,調(diào)李振華回南京任教,在老區(qū)人民的挽留下李振華放棄了這最后一次調(diào)離山區(qū)的機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