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不僅郭臺銘,連省、市領導都來瞧過,(領導們)恁重視的項目,想不到現(xiàn)在倒成了爛梨了。"
張杰(化名)吐了一口香煙,若有所思。遠處的背景,是一組深灰色水泥包裹的高層建筑,突兀地矗立在空闊的荒地上。
按照這位村官的邏輯,坐落于河南省開封市新區(qū)杏花營農場的上述"富士康項目"現(xiàn)在應該已經開業(yè),此刻應有20 余萬年輕人工作、生活在這里,而他可能正在自己開設的超市里"大把數錢"。
和當地的老百姓一樣,他永遠也不會想到,陷入癱瘓的項目背后,隱藏著怎樣的利益集團與商業(yè)殺伐。而這,正是當下不少地方"招商熱"大劇中的某些生動寫照。
32億元投資大項目高調亮相
對富士康的熱情,全國鮮有地方超過河南。
2010 年, 河南引入富士康, 推出了一系列優(yōu)惠政策。實踐證明,在推動河南向新型工業(yè)化大省轉型的過程中,富士康亦凸顯了拉動該省外貿的龍頭作用。據《河南日報》報道,2015 年,富士康所屬企業(yè)進出口占河南全省進出口的67.5%,貢獻率為114.3%。
位于鄭州航空港區(qū)的富士康生產基地堪稱一座工業(yè)新城,其對地方經濟拉動的綜合效應,激發(fā)了地方原本就高漲的招商熱情,大家都想在富士康項目中分一杯羹。當地媒體曾披露這樣一個場景:富士康和鄭州市相關領導舉行簽約儀式時,河南的一些地市領導排隊在外等候,希望富士康能去自己的轄區(qū)投資。
"富士康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,人家只負責技術、管理和生產線的引進。"河南省政府相關部門知情人士告訴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,"招募工人等人力資源服務,由省政府委派公共就業(yè)服務機構負責;地方政府負責項目用地的征地拆遷,并在項目建設前達到‘三通一平’(路通、電通、水通,土地平整);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,則依賴于‘多方參與,有效引進民間資本’的方式來完成。"
經過不懈努力,繼河南周口、濟源兩市之后,開封攬得了富士康人力資源實訓基地項目(下稱"富士康基地")。
此后,在"有效引進民間資本"環(huán)節(jié),伯皇實業(yè)有限公司浮出了水面。
工商資料顯示,注冊于北京的伯皇實業(yè)有限公司(下稱"北京伯皇"),2012 年1 月17 日成立,注冊資本1億元,實收資本2000 萬元,第一任法定代表人為梁玉紅。梁為河南籍商人,時任廣東省河南商會副會長。
成立僅僅兩個月后,北京伯皇便迎來了開封市的"考察"。
據《開封日報》報道,2012 年3月25 日至27 日,開封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隊赴廣東考察期間專程來到北京伯皇,"并與伯皇就建設開封富士康實訓基地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,該項目的建設將為開封新區(qū)集聚區(qū)產業(yè)調整、產業(yè)技能升級起到極大推動作用。"
2012 年4 月11 日,在廣東、河南兩省多個領導的見證下,開封市政府與北京伯皇完成了這筆總投資32 億元的項目簽約。
記者拿到的一份名為《"校企合作"富士康(開封)實訓基地投資框架協(xié)議》(下稱"投資協(xié)議")的文件顯示:開封市政府為項目提供建設土地1560畝,每畝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為2 萬元(當時該區(qū)域工業(yè)土地參考價格為16萬元/ 畝,超出部分由當地政府采取"先繳后返"的形式獎勵給北京伯皇),并負責項目用地拆遷、配套設施建設,提供企業(yè)所得稅等一系列的稅收優(yōu)惠,給予規(guī)費優(yōu)惠、培訓補貼、設備投資獎勵等多項扶持政策;北京伯皇負責建設富士康實訓基地,總投資不低于32 億元。
富士康基地項目從簽約伊始就奠定了"大干快上"的基調,"項目計劃從開工之日起,爭取100 天投產,4年完成生產和培訓基地的全部建設"。該項目被河南省政府列為"省級重點工程",由河南省富士康項目協(xié)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督導,河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負責用工人員的招募與培訓,其下屬單位河南省勞動就業(yè)訓練中心(下稱"訓練中心")為立項單位,開封市工業(yè)和信息化委員會(下稱"開封工信委")為本項目建設指揮部牽頭單位。
對于生產和培訓規(guī)模,投資協(xié)議明確寫道:"2012 年投產,預計工業(yè)加工產值5 億元人民幣,2013 年預計產值50 億元,2015 年前爭取達到70億元","2012 年計劃招募/培訓人員1萬人次,2013 年計劃招募培訓10萬人次以上,2015 年前爭取招募/培訓20 萬人次,實現(xiàn)年產值20 億元(培訓及勞務產能)"。 1/7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|